欢迎来到薛城房产网

走进欢城:司法所小岗位 服务群众大舞台

2025/02/05 栏目:区市动态
TAG: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

您可知,基层法治的温度如何触达千家万户?值此佳节,法治济宁的采访团队深入济宁司法行政一线,走进离群众最近的法治守护者——扎根街巷阡陌的司法所,与司法所所长零距离对话,解锁他们如何用法治画笔勾勒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。

今天让我们走进微山,踏上欢城这片“黑土地”。

在微山县欢城镇,群众遇到难事常说“找姜所长问问”。司法所长姜晓艺扎根基层,调解纠纷、帮教矫正、普法宣传,把司法所的小岗位干成了服务群众的大舞台。她说,司法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把每件小事办实了,群众的心就暖了。

调解不是和稀泥,要解开心结

今年开春,某村两户人家为宅基地闹得脸红脖子粗。姜晓艺赶到时,两家人正抡着铁锨对峙。她二话不说站在中间:“咱们先喝口水,慢慢唠。”这一唠就从晌午唠到天黑。

老宅基地的疙瘩,往往缠着几代人的恩怨。姜晓艺三天两头往村里跑,翻出泛黄的土地台账,对照着老辈人的证词,在争议地界上来回丈量。第三次上门调解时,她带着手绘的示意图:“张叔,您看这块地是您爷爷那辈开荒的;李婶,您家老屋基在这儿......”掰着指头算、对着图纸讲,两家人的火气渐渐消了。

农民工讨薪、老人赡养、土地流转......这些年经她手化解的纠纷有400多件。对这位心思细腻“会绣花的司法所长”而言,每根法律准绳都要织进人情经纬。

帮扶不走过场,要焐热冷掉的心

社区矫正室墙上的千纸鹤串轻轻摇晃,每只翅膀都写着新生誓言。21岁的小李曾是最让姜晓艺牵挂的“孩子”,面部的血管瘤让他不敢见人,更不敢想未来。那个暴雨夜,姜晓艺举着伞在他家漏雨的屋檐下伫立的身影,终于叩开紧闭的心门。跑民政办低保、联系技能培训、隔三差五带热乎饭菜上门。小刘解除矫正时,递来皱巴巴的信纸,歪歪扭扭写满四页:“姜姨,您送我的工作服我天天穿着,现在工地当瓦工,一天能挣150......”

普法不摆花架子,要种进心坎里

在欢城镇实验小学,孩子们都认得这位“会讲故事的法治副校长”。她把民法典编成童谣,让法治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。农民工讨薪季,她把法律咨询台摆到工地食堂,给留守老人讲防诈,她编了顺口溜:“中奖退税是圈套,验证码是护身宝”......

基层司法所就像社会的“减压阀”,无数象姜晓艺这样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,每天处理的都是“鸡毛蒜皮”,却关乎万家忧乐。没有法槌的威严,不穿庄重的法袍,有的只是不停歇的脚步、记满琐事的笔记本,和永远24小时开机的电话。正是这些“和风细雨”的坚守,让法治的温度可感可触。



  • 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当前访问人数过多,点击按钮后继续浏览
【确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