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薛城房产网

枣庄:机制破题 服务暖心 多维赋能

2025/11/12 栏目:区市动态
TAG: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

“你看这清花车间2.4万平方米的厂房里,只有30名工人在巡检,技改前这里至少需要200人。”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丁昌进,指着车间里飞速运转的自动化设备,声音里满是自豪。

在他身后,电子称重、电子配重系统精准运行,纤维原料经一系列智能工序后源源不断输送至下一道生产线;不远处的包装车间,机械臂灵活地完成自动打包、码垛、入库,整个流程行云流水,无需人工干预。

作为山东金融监管局、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的“央地一体、产融协同、上下贯通”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重要实践地,枣庄正以一系列创新举措,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小微企业,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动力。山东省已构建省、市、县三级协调机制,成立179个区县专班。截至9月末,累计走访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589.85万户,发放贷款1.84万亿元,走访量、获贷率等均居全国前列。

在枣庄,这一机制正通过“闭环式服务”落地生根。截至目前,枣庄市累计走访企业11.7万户,发放贷款187.06亿元,带动众多小微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
1

闭环筑基:织密全流程服务网

“我们紧扣‘全流程跟踪服务、多维度整合资源、全周期满足需求’的服务理念,把省级机制要求转化为实操体系。”枣庄金融监管分局负责人陈福锋介绍,为让服务有章可循,该分局编制《枣庄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操作明白纸(银行篇)》《枣庄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流程明白纸(县域专班篇)》,以清单化形式明确7方面25项工作流程,清晰界定责任分工与操作规范。

数据赋能让服务从“被动等待”转向“主动触达”。枣庄金融监管分局联动市场监管、科技、税务等部门,整合筛选形成涵盖7.62万户个体工商户、1238家科技型及专精特新企业等的四类重点企业“白名单”,同步发布《致全市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农户的一封信》,嵌入“企业融资需求收集码”,让企业扫码即可便捷提交需求。在此基础上,由“专班+金融专员+镇街干部”组成联合小组开展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活动,实现“辖区无死角、企业无遗漏”。

为确保问题闭环解决,分局建立《区(市)专班工作台账》《问题清单》《要素保障批分单》“三本台账”,形成“发现问题—协同解决—跟踪培育”的完整服务链条。截至目前,各区(市)累计开展联合会诊121次,推动解决186家企业的200个问题;编制《枣庄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典型案例汇编》,收录108个案例,其中“联合会诊”典型案例被国家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采用。

2

精准滴灌:定制化服务解难题

“近3年持续技改,投入1.8亿元改造涡流纺车间,工人从300多人减至100余人,效率却足足提高了50%。”丁昌进边走边介绍,车间墙上的实时监控屏格外醒目,产能、用电量、工资计算、产量等数据动态更新,“原来的离线检测全改成了在线检测,产品合格率提升3个百分点。”作为全球一线知名纺织企业的战略供货商,正凯新材料2013年就获评国家绿色工厂,厂房屋顶全铺光伏板,2024年自发电量达1700万度,占总用电量的17%。

但这家前景广阔的企业,也曾因外需订单波动、缺乏有效抵押品陷入融资困境。市中区工作专班在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中发现问题,负责人程俊雅立即启动“联合问诊”:“我们安排‘熟面孔’的镇街干部带队上门,协调区科技局梳理企业绿色工厂资质、光伏自发电优势,协助补充海外订单、技术研发等材料,向银行全面传递企业发展潜力。”

枣庄银行市中管辖行迅速响应,主动优化审批流程、提升审批效率,实现“一键式”信贷资料收集、上传和审批,审批节点从15个减至6个,周期从1周缩至1天。“仅用半个月就完成9000万元授信审批,还在原有利率基础上下调150个基点。”该行行长于秀江说,这让企业每年减少近135万元利息支出,有更多资金投入新设备研发和市场拓展。

对晟达菲尔大健康产业(山东)有限公司这样的“零数据”新企业,“辅导培育+二次申报”机制则雪中送炭。“作为首贷企业,没开工、没流水、没融资经验,一开始跑了几家银行都碰壁了。”企业负责人回忆,其年产3万吨的高端石榴汁生产线项目是枣庄石榴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,投产在即却面临资金缺口。

银行专员对企业“一对一”辅导,帮助企业规范财务台账、完善项目环评与产能规划材料,协调区农业农村局出具产业扶持项目证明。经过3个月培育,企业达到授信条件后,专班启动“二次申报”绿色通道,推动枣庄银行市中管辖行两个工作日内完成4000万元首贷审批;2025年6月,又为企业追加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,解决原材料采购难题。

3

多维赋能:激活产业发展动能

在峄城区浩瀚车行,负责人魏城里的经历同样印证着机制的实效。“干电动车行业20年,往年一年能卖2000多台,今年行情清淡,库存压得人喘不过气,一开始连信贷需求都没有。”魏城里说。

枣庄银行峄城区工作专班走访发现行业普遍面临获客难、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。他们没有局限于金融服务,而是协调应急管理局、商促局等5家单位,联合举办“电动车安全宣传暨以旧换新专场”活动,免费提供标准化展位、制定统一折价标准。“活动当天就卖出几百辆电动车,300多名客户参与,消化了大量库存。”

库存清了,进货资金成了新难题。枣庄农商银行峄城支行按照机制要求,依托信用信息共享渠道,将企业经营状况、活动销售数据等作为授信依据,推出“普惠经营贷”,快速为车行发放100万元纯信用贷款。“不用抵押,审批还快,今年银行下调了利率,一年又省好几万元利息。”魏城里说。截至目前,该支行已为37家电动车商户授信1100万元,激活了整个产业链。

在枣庄,支持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早已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制度设计,而是融入企业发展各环节的实在助力。它以闭环服务筑牢保障根基,用精准对接破解融资梗阻,靠多维赋能激活产业活力,让每一家有需求、有潜力的小微企业都能感受到金融服务的温度与速度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在机制护航下纾困解难、发展壮大,既为自身赢得了广阔前景,也为枣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,让“小微稳则经济稳”的生动实践在鲁南大地持续绽放光彩。

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 姚慧

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编辑 韩业清

  • 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当前访问人数过多,点击按钮后继续浏览
【确定】